最新论文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最新论文

复合性状转cry1C*/bar基因水稻T1c-19与杂草稻杂交F1的适合度

发布者:王园园 |来源: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|发布时间:2020-02-18

2019年12月,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黄鹞、王园园、强胜、宋小玲和戴伟民对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T1c-19与杂草稻杂交后代的适合度进行了评价,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期刊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。

 

本研究以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T1c-19、受体水稻MH63和3种杂草稻(广东茂名WRMM、江苏泰州WRTZ和湖南益阳WRYY)的杂交F1为材料(F1+和F1-分别表示以转基因水稻和受体水稻为亲本的F1),通过分析评估自然虫压与无虫压下,单种时F1+与杂草稻及F1-的适合度;F1+与杂草稻混种时的适合度;单种时,F1+喷施与未喷施草铵膦下的适合度,评价T1c-19释放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。结果表明,与各自的F1-和杂草稻相比,在自然虫压单种下,F1+表现出了显著的适合度优势或与各自的F1-和杂草稻的适合度相似;在无虫压单种下,F1+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适合度优势。在混种自然虫压或无虫压下,与各自杂草稻相比,F1+表现出了明显的适合度优势或与其杂草稻相似。在单种喷施或未喷施草铵膦下,F1+的适合度与相应杂草稻相比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。与杂草稻的落粒性相比,除F1YY-的落粒性与WRYY相似外,其余F1的落粒性均显著低于各自杂草稻。综上所述,由于在自然虫压下,T1c-19与杂草稻的杂交F1+表现出了更高的适合度优势,所以在T1c-19环境释放过程中,应防范T1c-19向杂草稻的基因漂移。本研究结果能为T1c-19申请安全证书提供安全性评估资料,同时也为制定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风险评价标准提供了试验依据。

以T1c-19或MH63为父本和杂草稻为母本的F1以及杂草稻的落粒率

 

课题组硕士研究生黄鹞和王园园为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,通讯作者为宋小玲教授和戴伟民副教授。该工作受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课题-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技术项目(2016ZX08011-001)资助。(来源: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)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chinaagrisci.com/Jwk_zgnykxen/fileup/PDF/JIA-2018-1439.pdf

 

 

南农大学杂草研究室

扫码关注公众号

Copyright © 2014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苏ICP备05052060号